最新招聘

诚邀参加陕西省第五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西北工业大学分论坛

2023年05月11日 10:37  

  西北工业大学以开放姿态欢迎怀有学术抱负和教学激情的优秀学者,与我们一起砥砺奋进,共创未来。诚挚邀请海内外全球学者报名参加论坛。

论坛时间

2023年5月中旬至7月中旬

申请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热爱教育事业,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治学严谨,身心健康。

学科领域

  申请人的学科领域包含工学(工程、材料、信息)、理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医学、管理、人文社科,以及柔性电子、人工智能等新兴交叉学科。

日程安排

  学校将根据海内外学者报名参会情况,视情况安排论坛日程。具体日程后续另行通知。

报名方式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在线注册报名,报名后请及时与学院(研究院、研究中心)联系,了解论坛详细日程,查看审核情况。报名时间:即日起可报名,报名截止日期请联系各学院(研究院、研究中心)。

 您也可登录以下网址进行注册报名:http://39.107.117.141:8888/ProSczl/WebUser/Index.aspx

引才政策

  招聘岗位包含讲席教授、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准聘师资,以及博士后和专职科研6大类。

  1.讲席教授

  岗位要求:引领国际科技前沿,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系统性、创造性成就,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取得标志性科技成就;一般为享有很高社会声誉和广泛学术影响力的战略科学家。

  支持条件:一事一议,按需个性化支持。

  2.领军人才

  岗位要求:在本学科领域开展前瞻性和引领性研究,取得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做出重要贡献;一般为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军人才。

  支持条件:一事一议,按需个性化支持。

  3.优秀青年人才

  岗位要求:年龄不超过40周岁;在学术上崭露头角、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在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等领域获得较高学术成就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若为海外博士学位获得者,或国内博士且海外工作经历满3年,可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支持条件:

  编制岗位:事业编制;聘为教授、博导,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首聘期结束后经评审纳入长聘教授岗位。

  年薪:年薪不低于60万(税前)+社保待遇等约7-10万/年+奖励绩效、突出贡献奖励等其他收入,上不封顶。

  科研经费:200-600万(含国家)。

  博士生指标:入职前三年每年保证一个。

  博士后招收:入职前三年招收的博士后,团队配套薪酬由学校全额承担。

  安家补贴:提供安家补贴200万(含国家和地方、免税)。

  团队建设:支持组建学术创新团队,配备“一对一”学术导师,提供赴行业院所挂职锻炼机会。

  子女教育:西工大基础教育全国顶尖,子女可享受全国最优秀的中小幼基础教育资源。

  医疗等保障:享受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绿色通道”,每年一次高标准三甲医院体检。办理三秦优才卡,可实现11项人才便利服务。

  其他支持:国家引进计划青年项目申报但未入选者,进入国家终审答辩或经评估达到国家级青年人才水平的,建立绿色通道直接纳入学校“翱翔海外学者”(共支持3年、100万科研经费和15万津贴)进行支持。

  4.准聘师资(准聘教授/准聘副教授/助理教授)

岗位名称

准聘教授

准聘副教授

岗位条件

一般不超40周岁

一般不超35周岁

岗位待遇

36-46万/年+社保待遇等约7-10万/年+奖励绩效等其他收入

26-36万/年+社保待遇等约6-10万/年+奖励绩效等其他收入

事业编制、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事业编制、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科研启动费10-30万

科研启动费10-30万

安家费补贴30-40万(免税)

安家补贴20-30万(免税)

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及货币化补贴随到随发;

硕博导资格随到随评;

大力支持团队建设,保障研究生招收指标,支持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若为海外博士学位获得者,或国内博士且海外工作经历满3年,入校时可申请学校“翱翔海外学者”计划,入选后另获科研经费和津贴支持(共支持3年、100万科研经费和15万津贴)。

  5.博士后(特别资助博士后/常规博士后)

岗位名称

特别资助博士后

常规博士后

岗位条件

取得博士学位3年内,年龄一般不超32周岁

取得博士学位3年内,年龄一般不超35周岁

岗位待遇

24-29万/年

+社保待遇等约6-10万/年

20-24万/年

+社保待遇等约5-10万/年

入选国家博士后相关项目,可享受相应项目资助和科研等其他收入;

在站期间,可申请预聘为学校准聘师资,获聘后纳入相应岗位管理并享受相应待遇;

可申请学校博士后公寓。

  6.专职科研

  岗位要求: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符合学院、课题组制定的岗位学术标准。

  支持条件:

  薪酬:由学院、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良好的公共实验平台以及科研办公保障条件。

  发展渠道:具有畅通的发展渠道,达到学校准聘和长聘师资相应岗位标准的,可按照相关政策和程序申请转入。

  其他:符合条件者可申请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以及我校翱翔人才计划。

人事处联系方式

岗位类型

联系人

联系方式

讲席教授、长聘教授、

青年拔尖人才

王凡、柯伟、杨妍

029-88495803

rencaiban@nwpu.edu.cn

准聘师资、专职科研

耿婷、崔晓静

029-88460620

rcyj@nwpu.edu.cn

博士后

韩雨、谢凝

029-88460733

boshihou@nwpu.edu.cn

各单位联系方式

序号

学院

/研究院/研究中心

联系方式

网站主页

1.

航空学院

朱兵 029-88460479

zhub@nwpu.edu.cn

http://hangkong.nwpu.edu.cn/

2.

航天学院

郑欣 029-88460431

zhengx2010@nwpu.edu.cn

http://hangtian.nwpu.edu.cn/

3.

航海学院

程钰 029-88460616

hhxybgs@nwpu.edu.cn

http://hanghai.nwpu.edu.cn/

4.

材料学院

刘哲 029-88492642

yuan4@nwpu.edu.cn

https://cailiao.nwpu.edu.cn/

5.

机电学院

周思君 029-88495297

zhousijun@nwpu.edu.cn

http://jidian.nwpu.edu.cn/

6.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余滨杉 029-88431000

yubinshan12@nwpu.edu.cn

https://tujian.nwpu.edu.cn/

7.

动力与能源学院

戴月玲 029-88431103

daiyueling@nwpu.edu.cn

http://dongneng.nwpu.edu.cn/

8.

电子信息学院

胡思涵 029-88431212

husihan@nwpu.edu.cn

http://dianzi.nwpu.edu.cn/

9.

自动化学院

董利英 029-88431389

dongliying@nwpu.edu.cn

http://zdhxy.nwpu.edu.cn/

10.

计算机学院

贾晨 029-88431519

jc@nwpu.edu.cn

http://jsj.nwpu.edu.cn/

11.

数学与统计学院

原姗 029-88431660

yuanshan@nwpu.edu.cn

http://math.nwpu.edu.cn/

12.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马晓娜 029-88431652

mxn@nwpu.edu.cn

http://physics.nwpu.edu.cn/

13.

化学与化工学院

薛佳佳 029-88431656

xuejiajia@nwpu.edu.cn

http://huaxue.nwpu.edu.cn/

14.

管理学院

王霄 029-88431800

international.som@nwpu.edu.cn

http://som.nwpu.edu.cn/

15.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曹光源 029-88431900

caoguangyuan@nwpu.edu.cn

http://rwjj.nwpu.edu.cn/

16.

软件学院

王宇英 029-88431588

wangyy@nwpu.edu.cn

http://ruanjian.nwpu.edu.cn/

17.

生命学院

宋菲 029-88460333

songfei@nwpu.edu.cn

http://shengming.nwpu.edu.cn/

18.

外国语学院

王新莹 029-88430908

wxy@nwpu.edu.cn

http://wgyxy.nwpu.edu.cn/

19.

马克思主义学院

郭亚楠 029-88431906

marx@nwpu.edu.cn

http://marx.nwpu.edu.cn/

20.

微电子学院

唐梦宇 029-88430774

tangmengyu@nwpu.edu.cn

http://weidianzi.nwpu.edu.cn/

21.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王海洪 029-88495027

scsjob@nwpu.edu.cn

http://wlkjaqxy.nwpu.edu.cn/

22.

民航学院

张瑜 029-88460932 minhang@nwpu.edu.cn

http://minhang.nwpu.edu.cn/

23.

生态环境学院

田孝敏 029-88431768

tianxiaomin@nwpu.edu.cn

http://see.nwpu.edu.cn/

24.

体育部

黎悠 029-88493539

tiyubu@nwpu.edu.cn

http://tiyu.nwpu.edu.cn/

25.

分析测试中心

刘峰 029-88460747

liufeng@nwpu.edu.cn

http://atc.nwpu.edu.cn/

26.

光电与智能研究院

边华 029-88495713

optimal@nwpu.edu.cn

https://iopen.nwpu.edu.cn/

27.

纳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

张力 029-88460204

Zhangli123@nwpu.edu.cn

http://cailiao.nwpu.edu.cn/index.htm

28.

先进润滑与密封材料研究中心

刘俞君 029-88460311

liuyujun@nwpu.edu.cn

http://mals.nwpu.edu.cn/

29.

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

冷冰 029-88460895

wurenxitong@nwpu.edu.cn

http://wurenxitong.nwpu.edu.cn/

30.

文化遗产研究院

王萌 029-88491395

wxm1010@nwpu.edu.cn

http://nich.nwpu.edu.cn/

31.

柔性电子研究院

刘悦 029-88431963

ifehr@nwpu.edu.cn

http://ife.nwpu.edu.cn/index.htm

32.

海洋研究院

李政 18930078081

lz@nwpu.edu.cn

https://mp.weixin.qq.com/s/RKSZGY_JBcaDMkWWumJdDQ

33.

医学研究院

裴晓宇 029-88460875

pxy@nwpu.edu.cn

http://imr.nwpu.edu.cn/

34.

北京研究院

米雪 010-68118022

bjyjy@nwpu.edu.cn

http://beijing.nwpu.edu.cn/index.htm

35.

重庆科创中心

刘杰 023-67342739

liujie_cq@nwpu.edu.cn

http://icncq.nwpu.edu.cn/

36.

深圳研究院

刘欢 0755-26551545

liuhuan@nwpu.edu.cn

http://shenzhen.nwpu.edu.cn/

37.

宁波研究院

宫蕾 0574-27960102

nyy-bhb@nwpu.edu.cn

http://ningbo.nwpu.edu.cn/

38.

太仓长三角研究院

李丹祺0512-53331188

ldq@nwpu.edu.cn

http://taicang-csj.nwpu.edu.cn/

39.

艺术教育中心

郭馨 029-88430220

guoxin@nwpu.edu.cn

https://xl.nwpu.edu.cn/

40.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刘欣 029-88492518

meteor2016lx@nwpu.edu.cn

http://psy.nwpu.edu.cn/psyweb/

41.

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

宋健健 029-88460915

songjianjian@nwpu.edu.cn

http://jfzx.nwpu.edu.cn/

学校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坐落于陕西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发起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公诚勇毅”校训,弘扬“三实一新”(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校风,确定了“五个以”(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的办学理念。学校是连续两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重大贡献奖”的唯一高校。

资源富集,特色鲜明。现有学生37000余名,教职工4300余人,占地面积310余万平方米,设有航空、航天、航海和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等27个学院。拥有70个本科专业,39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含1个交叉学科),27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含1个交叉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地球科学、数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进入前1‰,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电、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和人文社科学科群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立德树人,成效显著。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历史上,铸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水中兵器、火箭发动机等6个学科的全国第一位工学博士由我校培养。据不完全统计,在我校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的32万多名校友中,有50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和67位将军,51位两院院士,还有6位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大批西工大学子成为行业精英、国之栋梁,在人才培养领域形成了独有的“西工大现象”,被社会誉为“总师摇篮”。

人才强校,师资雄厚。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设立人才特区,搭建人才集聚平台,支撑高端人才发展;实施“翱翔人才计划”,构建特色化阶梯式人才培育体系,助力青年人才成长;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打造优质基础教育,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学校汇聚了一支由1000余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骨干,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设有21个博士后流动站。

强化科研,贡献突出。充分发挥“三航”特色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上,全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台地效飞行器、第一型50公斤级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和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均诞生在我校。现建有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学校深度参与了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专项的科研攻关,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学校开我国无人机研制之先河,实现我国第一个无人机系统、技术、生产线全方位出口,拥有我国唯一的无人机特种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中心,建有我国高校唯一的无人机专业化飞行试验测试基地,全面推进无人机科研与产业发展。国庆60周年、建军90周年阅兵中,整个无人机方队由我校自主研制生产,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国庆70周年阅兵中,我校无人机再次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三大奖20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全球合作,开放办学。构建了以欧洲为重心、拓展俄乌、辐射全球的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合作网络,在助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学校先后与300余所海外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亲密合作关系,世界大学排名TOP200的合作高校达到65所。国际声誉显著提升,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进入全球TOP151-200。学校拥有14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平台,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180余位海外国际大师被聘任为我校荣誉学衔,其中12位外国专家荣获“国家友谊奖”,获奖人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和中澳工科大学联盟等多边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学校积极拓展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合作成立航天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与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合作成立“一带一路”工程教育培训中心,与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建立学生实习实践机制。

珍爱人才,求贤若渴

学校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践行“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设立人才特区,搭建人才集聚平台,支撑高端人才发展;实施“翱翔人才计划”,构建特色化阶梯式人才培育体系,助力青年人才成长;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导向,助力青年教师成长;院校两级在科研平台、研究生指标等方面提供协同支持;人才子女可享受全国顶尖的中小幼基础教育资源(特别是学校附属高中,实力雄厚,年均为清华北大输送优质生源约100人左右),子女入托入学完全无忧,有力保障人才潜心教学和科研。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学校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心怀“国之大者”,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凝心聚力,追求卓越,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扎实的工作,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本广告有效期至2023年7月30日)

上一条:西北工业大学2023年全球招聘公告

下一条: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陈豫增教授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