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典型

【在我们身边】孟宪龙:科研创新促发展,科教兴国育人才

2022年12月08日 16:03  

优秀青年教师(吴亚军奖)简介:该奖由我校杰出校友吴亚军赞助支持,每年选拔不超过40周岁、政治素质好、师德高尚,受到学生喜爱,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的优秀青年教师。每年特等奖5人,一等奖10人。本期推出的是2022年度优秀青年教师(吴亚军奖)一等奖获得者——动力与能源学院的孟宪龙老师。

2CCC8

孟宪龙,动力与能源学院长聘副教授。2017年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同年10月入职西北工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太阳能利用及辐射换热领域。

1.搭建“新能源动力+”科研体系,创新开拓科学研究新领域

孟宪龙认为,科研创新要以促进社会发展为依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前提。他长期致力于解决空间太阳能利用及航空发动机高温辐射换热领域关键技术,曾设计完成我国首例“聚光型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构建方案”,创新性地解决了美国NASA提出的SPS-ALPHA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在轨调控问题,获得美国国家宇航学会(NSS)、国际宇航联合会(IAF)空间能源委员会等多家机构的高度评价。

此外,他受邀与空间太阳能领域权威专家John Mankins教授(国际宇航学会空间系统与技术发展主席)合作发表多项科研成果,公布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可行性技术方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之上,孟宪龙结合西工大三航应用背景,成功搭建了激光无线能量传输实验平台,阐明了接收端能量转化的多场耦合机理,为无人机、无人船、空天飞行器等设施的高密度无线能量补给提供新的模式。

孟宪龙认为,科研交流与国际合作仍然是科研工作者保持学术前沿性和敏感性的必要途径,他积极联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开展新能源技术研究,与英方联合申请中英联合交流项目,并获批英国皇家学会资助;并在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术会议、传热传质青年学术论坛、‘空间太阳能卫星中国推进委员会’研讨会、NEFES2021会议、CITC等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大会主题报告等,担任了2021 GPPS会议的分会场主席。

17EF4

2.构建科教协同育人模式,培养能源学科创新人才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结合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孟宪龙力求创新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思路,他以兴趣启迪思想,把科技融入教学,将科研创新思路与教学育人课程相结合,在不断地课程总结和改革中,孟宪龙荣获2022年度西北工业大学教师教学创新竞赛一等奖,主持校级理论类高水平课程建设项目《辐射换热基础及应用》小班研讨课,参与校级教改项目《Advanced heat transfer》,作为参与人获得2021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与此同时,孟宪龙十分注重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他曾两次申请暑期夏令营带队,组织学生到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波兰华沙理工大学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体验科研及学习环境。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国内外科技竞赛和交流活动。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他的学生先后获得国际化领军人才培养项目,西工大节能减排竞赛一等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大学生竞赛二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结题等奖项,并作为研究生导师指导包括外籍学生在内的多名学生在Solar Energy等新能源领域高水平期刊杂志发表SCI论文。

81D4B

3.扎实做好教师本职工作,坚守科研育人初心使命

孟宪龙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中英联合交流项目,国家博士后面上基金一等资助,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特等资助,西工大基础研究创新能力专项-青年人才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

在成果转化方面做了持续的努力,他坚持以内涵促发展,兼顾基础创新研究和产学研发展相结合,获批首届西工大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荣获2022年华秦杯江苏太仓赛区二等奖,同时参与了《陕西新能源与能源新材料发展报告》的项目研究及报告撰写工作。

孟宪龙表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自己将继续扎根西工大,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统筹学科交叉创新体系,探求三航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加强相关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科技人才。

68279

供稿 | 动力与能源学院

上一条:【在我们身边】施瑶:潜心科研筑海防,春风化雨育英才

下一条:【在我们身边】李鹏:启翔湖畔争朝夕,筚路蓝缕育新苗

关闭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学校老图书馆412办公室

电话:029-88460219;88494328 邮编:710072

西北工业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工程院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西北工业大学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