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典型

【在我们身边】潘光:碧海丹心,矢志报国

2024年11月09日 09:55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学校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2024年,学校首次选树了20名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周年及以上,坚守育人一线,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师德高尚、爱岗奉献,在推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学校2024年“立德树人奖”获奖教师——航海学院潘光。


图片

个人简介:航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30年。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某重大项目总设计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翱翔”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常务副主任,“无人水下运载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水下无人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工作,引领我国新型水下无人装备科技发展。




一、矢志教育,深耕不辍

“保卫祖国蓝色国土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给新生的第一堂课上,有一位老师将这句初课开场白说了30年。他就是航海学院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潘光。

从教30年来,潘光主讲了多门精品课程。在《流体力学》(双语)中,他坚持“启发式教学+创新实验体系+学生做中学”为特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知识的“发现者”,课程被评为国家一流线下本科课程。在《海洋工程概论》中融入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和目标导向性的红色爱国基因、蓝色海洋情怀的思政案例库,激发学生海洋报国之志。

他提出了以实验课程、实习实训、企业课题为载体,以学中做、做中创为手段的“学创一体”教学体系;以一流专业、一流课程、重大任务、舰队企业及校企导师多方协同和由专业实践教育到行业特色训练,再到创新能力提升的“协同进阶”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从工程实践出发,串联科学问题、前沿探索、技术突破各环节,以海防情怀为价值引领的“军民融合”科研育人环境的人才培养理念。

潘光还主持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合作人才培养项目2项,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陕西省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学论文4篇,主编教材1部。

图片

二、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潘光始终秉持家国情怀,自觉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把服务国家海洋战略、争创世界一流作为使命担当,扎根西部三十年,从事水中兵器、无人水下航行器总体设计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涵盖了工程实践、基础科研、前沿探索、技术突破等方方面面。

早期,他研制和优化了我国自航水雷工程型号,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为我国自航水雷系列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图片

随后,潘光深入跨介质航行器高速入水技术攻关,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为我国海军实现远程快速跨域投送作战模式转变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之后,他全球首创滑扑一体仿蝠鲼柔体潜水器新概念,研制了10kg-800kg谱系化工程样机,完成了全球首例500kg级仿生潜水器1025米大深度滑扑多模态科考试验,应用于海洋生态监测、海洋大数据采集、海洋牧场鱼群健康监测等,实现我国仿生水下装备走向实用化的重大突破。

目前,潘光提出由多个不同能力的异构平台,在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预期研发成规模的异构潜水器集群,最终实现30个以上节点海洋组网观测、海上区域封控、有人无人协同作业示范应用,效率高、作业面广,在深海科学考察、探测作业、深海资源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三、匠心育人,因材施教

作为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首批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潘光不仅在科研上兢兢业业,也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关注创新能力在学生成才过程中的作用,基于翱翔重点实验室、无人水下运载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打造集教学、科研、竞赛于一体的实践平台,创造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的育人环境,指导的学生在水下航行器国际挑战赛、全国挑战杯中获特等、一等奖20余项,近5年培养的学生中有6人获西工大优秀本科毕业设计、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3人被评为省部级优秀毕业生。

图片

同时,潘光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制度和上课前试讲制度,提高教学理论水平;他倡导导师制,积极进行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渡过教学关;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检查和督导,在备课、授课、课后辅导等环节实行动态管理和指导,使青年教师在具体实践中迅速成长。指导的青年教师中有3人获国家级领军人才称号,9人获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他们长期奋斗在国防重点型号、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一线,成长为行业领军人才,体现了海防领域的“西工大现象”。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潘光始终秉承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奉献之心,献身于科技报国、海洋强国的伟大事业当中,为祖国的蓝色国土的安全与建设保驾护航、培养人才、贡献力量。

图片



上一条:【在我们身边】李京龙:做有温度、有情怀、心中有大格局的人民教师

下一条:【在我们身边】唐硕:逐梦空天,为国育才

关闭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学校老图书馆412办公室

电话:029-88460219;88494328 邮编:710072

西北工业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工程院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西北工业大学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