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学校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2024年,学校首次选树了20名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周年及以上,坚守育人一线,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师德高尚、爱岗奉献,在推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学校2024年“立德树人奖”获奖教师——机电学院刘更。
个人简介:刘更,机电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42年。1982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是学校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首批校内特聘教授,陕西省三五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深耕于机械传动、机电作动系统、生机智融福祉机器人等领域,出版专著4部,在国内外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20余篇。现为陕西省机电传动与控制工程实验室主任,全国齿标委委员,获国家和省部级奖8项。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863重点项目等课题研究。培养硕博士生100余名,大多数已成长为所在单位骨干力量。
一、俯首育人四十秋,孜孜不倦育英才
刘更一直活跃在教学一线。承担本科生课程1门,研究生课程5门。尽管日常科研任务繁重,但他始终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不仅在课堂上悉心讲解知识内容,而且还在课间耐心答疑,力求让每一位学生听得懂、学得会,深受学生爱戴。
他主讲《弹性力学基础及有限元》课程,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弹性体因外界作用而产生变形和内力,提出了解决弹性力学难以计算的方法——有限元法,因此涉及到许多复杂公式,为了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推导过程中加深理解,他坚持在黑板上推导公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理解了深奥的力学原理,习得了用有限元法解决工程问题的重要方法。
刘更总是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耐心解答所提问题。在研究生教学中,他尝试让研究生走上讲台,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帮助学生从学习者转化为教授者,从而对知识产生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在翻转课堂后对正确、科学的认识进行肯定并拓展,对有偏离的内容做出修正,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引导其提升科研能力,深受研究生认可,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在多年的教学沉淀后,他先后撰写了《结构动力学有限元程序设计》、《无网格方法及其应用》、《行星滚柱丝杠传动-啮合原理》和《齿轮传动装置低噪声设计理论和方法》4部专著,其中《无网格方法及其应用》一书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因出色的教学与科研能力,1997年,刘更被原航空工业总公司评为“做出突出成绩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和“航空工业总公司优秀青年教师”。
二、潜心科研攻难关,矢志不渝探学海
刘更长期从事机械传动相关研究,是国内知名的机械传动专家。针对航空发动机动力传动系统由于振动曾出现过较严重的毁机事件等重大问题,他提出了一套快速有效、精度高的齿面坐标法,得到了世界著名齿轮动力学专家梅泽清彦教授等的高度评价。该方法作为成果“航空动力传动斜齿圆柱齿轮系统的动态分析研究”中两个主要创新点之一,被原航空部组织的专家组评价为“在轮齿啮合刚度计算上具有独创性,该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于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应用于多台航空发动机研制中。
刘更承担了我国首次自主在研某气垫登陆艇推进传动装置研究。通过仿真分析,他发现了影响登陆艇结构稳定和噪声的齿轮系统合振问题。通过改进设计,刘更使振动加速度减弱为原来的1/33,减振降噪效果显著,获得了研制单位的一致好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下,这一成果已成功推广应用于船舶动力传动装置的减振降噪,解决了船舶“声隐身”关键难题。
针对大推力高精度机电作动系统,刘更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突破了多种构型行星滚柱丝杠设计、制造及性能测试等关键技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委项目等支持下,他研制了多种规格行星滚柱丝杠及机电伺服作动系统产品,成功应用于飞行器舵面、无人机起落架、机器人关节、全电起竖系统和全电刹车等装备。出版了国际上第一部行星滚柱丝杠传动专著《行星滚柱丝杠传动——啮合原理》。
三、因材施教显匠心,关爱学生润心田
“快乐科研”一直是刘更所倡导并践行的宗旨。他注重言传身教,以治学严谨、教学认真、工作勤奋的精神感染着学生。在科研上,他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组数据、每一个现象;在生活中,他平易近人,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实际需求,积极帮助生活上有困难、心理上有困惑的学生。此外,他一直倡导在课题组实现和谐、友爱、共赢的人际氛围,主张建立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提出要平衡好生活与科研的关系,并鼓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
刘更十分注重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他认为,国际化视野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保持最新、最先进的学术认知,进而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因此,他鼓励学生开展国际交流,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近五年来,他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20余人次。
从教40多年来,刘更培养了硕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100余名,包括“洪堡学者”刘天祥、上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付晓军、“玛丽·居里学者”张力、西北工业大学-斯詹思克莱德大学双博士学位曾泉人、国家级专家韩冰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青年拔尖人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特级专家等,大多数学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科研攻关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