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典型

【在我们身边】王海丰:勇攀科学高峰,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

2021年12月17日 09:02  

在本年度“师德师风建设月”期间,党委教师工作部将陆续推出西北工业大学2021年度优秀青年教师(吴亚军奖)获得者的事迹材料,充分展现我校优秀青年教师的爱岗奉献、甘于奉献、阳光美丽的为师风采,激励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优秀青年教师(吴亚军奖)简介:该奖由我校杰出校友吴亚军赞助支持,每年选拔不超过40周岁、政治素质好、师德高尚,受到学生喜爱,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的优秀青年教师。每年特等奖5人,一等奖10人。本期推出的是2021年度优秀青年教师(吴亚军奖)一等奖获得者——材料学院的王海丰老师。

王海丰,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材料学院先进润滑与密封材料研究中心。2004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2010年博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后留校任讲师。201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1-2013在德国宇航院空间材料物理研究所做访问研究(洪堡学者),201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1. 深耕科研一线,服务国家重大科技战略

王海丰主要从事非平衡相变理论、特种材料磨损与防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在Acta Mater、IJP、Tribo In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9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已授权5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入选教育部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等。

紧跟相变理论研究前沿,推动基础理论的创新性发展。非平衡相变理论是亚稳材料组织调控的关键所在。针对所涉及体系变量不断增加、限制条件不断增多、研究对象越发复杂多样等难题,王海丰创新性地将热力学极值原理引入非平衡相变理论研究,提出了有效移动性和两步溶质跨界面扩散两个新概念,解决了该领域相关长期理论争议/难题,有力推动了相变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面向极端工况,开展材料磨损与防护研究。在团队负责人刘维民院士的带领下,针对航空航天发动机用材料的超高温工况,搭建了高温润滑材料制备及评价平台,针对空间运动部件涉及的超高真空、冷热交变等苛刻工况,搭建了低温材料摩擦磨损测试平台等。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3种新型非晶-枝晶复合材料,探讨了4种异质结构(硬区-软区、双相非晶、枝晶-非晶和多层膜)调控对非晶合金力学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使得相关材料的磨损程度由重度磨损降到中度磨损,为其实际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2. 立德树人,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引导学生树报国之志、存报国之心、践报国之行。王海丰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目前,承担了2门专业核心课的教学任务,连续担任3届本科生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荣获优秀团支部等集体荣誉称号,保研率达40%,先后指导4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1项高峰体验计划项目。

此外,独立指导研究生33人,在论文选题方面鼓励学生对标本领域国际前沿难点问题,在解决前沿基础科学问题的同时兼顾工程技术需求,引导学生潜心治学,甘坐冷板凳,做最前沿的基础理论问题,解决最核心的材料研发难题。

目前指导学生在本领域重要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本领域TOP期刊Acta Mater论文7篇);所指导的研究生中3人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2人获优秀研究生毕业生,2人获校级博士论文创新基金(重点1项),3人获校级硕士研究生创意创新种子基金(重点1项),11人次获国家奖学金,1人获西北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等。

 

 3. 加强团队建设,助力我校“双一流”学科建设

针对材料学院一直以来都存在“工程”强于“科学”等问题,学校于2017年成立了先进润滑与密封材料研究中心(人才特区)。与此同时,王海丰开始任职该中心并协助完成团队建设工作。

截止目前,已经完成了润滑与密封材料制备及分析测试平台,并通过陕西省分析测试中心对外全部共享,完成了20名青年学者的引进工作。

经过四年发展建设,中心已成为了一支作风优良、能吃苦、能战斗的科研队伍,逐渐形成了“开放、合作、求实、创新”的团队文化,并正在发展成为我国润滑与密封材料领域的高端人才集聚与培养、重大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开发的重要基地之一。

 供稿:材料学院

上一条:【在我们身边】蒋春美:春风化雨潜心育人,见微知著探索微生物奥秘

下一条:【在我们身边】李磊:潜心治学,科研创新,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关闭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学校办公楼A330

电话:029-88460219;88494328 邮编:710072

西北工业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工程院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西北工业大学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