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典型

【在我们身边】罗建军:甘于奉献,因材施教,立德树人

2025年10月22日 16:58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学校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2025年,学校选树了20名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周年及以上,坚守育人一线,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师德高尚、爱岗奉献,在推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学校2025年“立德树人奖”获奖教师——航天学院罗建军

个人简介:罗建军,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航天器自主GNC与动力学、空间飞行智能规划与控制、航天器在轨服务与机器人操控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20余项,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次,先后6次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次获科技攻关先进个人。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优秀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100余人,毕业生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核心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罗建军从教35年来,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刻苦钻研、一心为公,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传帮引领、争创一流。在教书育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一、刻苦钻研,一心为公

  罗建军作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刻苦钻研,完成了大量的航天科技前沿和国防科研工作,在航天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空间飞行智能规划与控制、航天器在轨服务与机器人操控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业绩。先后两次被评为科技攻关先进个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奖励6次。

  他甘于奉献、一心为公。2008年,学校和学院计划筹建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这项工作涵盖学科建设、科研规划、人员调配、成果梳理、场地协调、保密管理、制度完善等多个方面,任务艰巨、内容繁杂。学校和学院经综合考量,希望罗建军负责此项工作。他深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设立是学校发展与航天学科突破的关键支撑,毫不犹豫扛下重担。

  罗建军秉持着搞科研时的严谨扎实作风,牵头撰写申报材料、统筹协调多方单位,主动与各职能部门、专家教授深入沟通,反复论证筹建方案的可行性与前瞻性。为抢进度、保质量,常常加班加点连轴转,以高度的责任感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地。最终,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和他的带领下,实验室不仅成功通过申报审批,更顺利完成试运行评估;与此同时,他还牵头组织论证立项了重点实验室依托条件保障建设项目,带领项目团队经过十年艰苦建设,建成了具备空间机动与操作技术研究条件的综合实验楼,为学院和实验室后续的规范化建设与长效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二、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他先后培养和指导博士研究生47人、硕士研究生68人。指导学生时,他以仁爱之心,因材施教,科教融合,践行总师育人文化,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与大胆创新。指导的研究生中,1人获得优秀研究生标兵,1人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人获得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余人毕业后成为科研院所的主任设计师、型号负责人和研究院所领导。

  在教育教学中,他把课堂讲授、学生查阅资料、扩展阅读与交流讨论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思路;他查阅大量文献,选取精华,分门别类,编辑成册,定期推荐给研究生;学生请他修改论文,无论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逐字逐句的认真修改。在学生心目中,罗建军既是老师,又是朋友,更像父亲。一名学生家庭贫困,母亲早亡。他对其付出了极大关爱:学生基础较差,他悉心指导,甚至出差途中在火车上都和学生讨论问题;学生的父亲后来不幸也去世了,他鼓励学生说:“学科组就是你的家,我们都是你的家人。”最终使该同学从一个放牛娃成为我国水族的第一位工学博士,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空间工程中心工作,圆了该同学儿时的航天梦。

三、传帮引领,争创一流

  罗建军作为实验室和研究团队负责人之一,团结所有成员,致力于“飞行器设计”重点学科和“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和研究团队是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是科技攻关先进集体、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执行优秀团队。他先后出版研究生教材和学术专著7部,2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他为青年教师争取课题,指导他们如何从事项目申请、管理、汇报到最后结题,把青年教师推向科研第一线。他鼓励青年教师“要有自己的研究方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实验室和研究团队教师承担的教学课程获得了学生和学院督导组的一致好评,先后荣获学校三育人先进集体、陕西省师德标兵、学校最满意教师、“翱翔之星”和陕西省科技新星等荣誉和称号。



上一条:【在我们身边】张科:矢志航天教育,谱写育才新篇

下一条:【在我们身边】周洲:以凌云壮志探苍穹,以仁爱之心育英才

关闭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学校老图书馆412办公室

电话:029-88460219;88494328 邮编:710072

西北工业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工程院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西北工业大学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