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典型

【在我们身边】成来飞:育人铸魂、科研破壁、产业强基,谱写中国复材发展三重奏

2025年11月01日 17:15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学校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2025年,学校选树了20名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周年及以上,坚守育人一线,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师德高尚、爱岗奉献,在推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学校2025年“立德树人奖”获奖教师——材料学院成来飞

个人简介:成来飞,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39年。国家级领军人才,现任材料学院陶瓷基复合材料团队负责人。首批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首批国防科技工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核心骨干。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特种陶瓷及其复合材料教学科研工作。获授权发明专利129件,获中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和中国专利银奖。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本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连续三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和全国优秀建材建设二等奖。

航空航天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航空航天材料技术引领性强、攻关难度大,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陶瓷基复合材料也被誉为世界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的核心材料技术,当应用在航空航天的热端部件,这类材料在耐高温性能上具有绝对的优势,而成来飞和他的院士导师张立同,共同开启了中国在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新篇章。成来飞与团队在实验室夜以继日攻关获得的成果,使我国成为自主掌握陶瓷基复合材料产业化技术的国家。

一、破卡突围,登顶技术高峰

  在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域,成来飞团队历经艰难险阻。研发初期,我国正处于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技术和设备封锁的环境下,设备缺乏、只有设想、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研制设备之时,经费拮据,他们就从一台自制的热压机开始研发。昼夜交替,四季轮回,即使是寒暑假和节假日,团队也在厂房改进设备。

  在几千个日日夜夜里,成来飞与团队从一代设备开始,历经500余次实验,从无到有做出了5代设备。1998年底,团队终于制出了第一批性能合格的试样。经过不断改进,这个了不起的团队成功突破了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制造工艺与设备的一系列核心技术,推动材料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8年时间实现了我国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跨越式发展。

  在饱受质疑的逆境中探索前行,成来飞展示了披荆斩棘的勇气。而支持他30多年如一日坚持研究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就是 “在这个领域中国不能再落后,团队拧成一股绳,经过时间的历练自然就攀上了高峰”这个简单的信念。他主持的“大型复杂陶瓷基复合材料防热构件组合集成制造技术”项目,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20年1月10日,作为团队的获奖代表,成来飞受到国家表彰。

二、链通产学研,铸就国之重器

  自1986年产生第一个陶瓷基复合材料专利以来,西方国家在30余年里投入数以亿计的经费,研究如何利用这种材料在可控成本范围内批量生产,我国在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方面也不甘落后。2014年,成来飞及其团队依托科技成果成立的西安鑫垚陶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鑫垚”),以碳陶刹车盘项目,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新材料组行业总决赛第一名。

  成来飞在推动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产业化伊始,就不断试错并改进,旨在打牢每一步发展基础。如今的西安鑫垚在碳陶刹车盘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这家企业正准备把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产业化扩大到高铁、特种车辆等领域。成来飞认为陶瓷基复合材料未来在交通、轨道上面的应用,是一种必然趋势。

  现在,成来飞团队已经建立并打通三个平台,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科研成 果转化链条。从西北工业大学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做早期技术研发,陶瓷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做成果转化,最后西安鑫垚负责提供产品量产,三者分工明确,共同推动陶瓷基复合材料产学研用发展。

三、育匠铸魂,传承创新火种

  依托产学研结合链条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3),培养研究生141名,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他依托高水平研究成果完善复合材料学科教材体系,主编教材3部,研究生教材《复合材料原理》获2021年首届全国优秀建材建设二等奖,本科生教材《复合材料原理与工艺》被评为2005年全国重点规划教材。团队依托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平台,30余年累计培养大批复合材料领域骨干人才,多人已成为国防科技与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形成“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支撑创新”的良性循环。

  成来飞的人生信条是“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落实到行动上就是只忠于一个政党、服务一个国家、扎根一所大学、做好一件事情。在教学方面,对“重教材、强基础”的执着,恰是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的反映。在人才培养方面,对“先成才、后成名”的追求,恰是导师对教书育人工作的敬畏。在科研方面,对“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恰是科技工作者为国家筑牢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的生动写照。近四十载春秋,他心无旁骛扎根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域,从实验室里的技术破壁到生产线的产业化突围,不仅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更推动我国在这一关键材料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让中国陶瓷基复合材料在世界高科技舞台上稳稳挺起中国脊梁!



上一条:【在我们身边】李淼泉:立德·求实·求精 — 锻造复合型创新人才

下一条:【在我们身边】陈克安:立德铸魂,匠心育人

关闭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学校老图书馆412办公室

电话:029-88460219;88494328 邮编:710072

西北工业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工程院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西北工业大学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