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典型

【在我们身边】李淼泉:立德·求实·求精 — 锻造复合型创新人才

2025年11月01日 17:22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学校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2025年,学校选树了20名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周年及以上,坚守育人一线,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师德高尚、爱岗奉献,在推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学校2025年“立德树人奖”获奖教师——材料学院李淼泉

个人简介:李淼泉,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38年。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从事轻金属加工研究,组建了国防科技工业难变形材料锻造创新中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攻关等40余项,发表论文488篇,授权发明专利56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3项。主编/副主编高等学校教材4本,获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1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多次获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研究生优秀导师。指导研究生116人,其中20余人成长为国家级人才、科研骨干及型号总师。

李淼泉自1987年在西北工业大学任教,从教38年,始终坚持“以德为先、求真求实、精益求精”的教书育人理念,践行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并重,所培养的毕业生不仅在专业上追求卓越、而且在团队中乐于协同,更是已经扎实地成长为祖国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建设与国防科技领域的中坚力量。李淼泉指导研究生的亮眼成绩充分展现了其在多维育人实践中取得的丰硕成果,践行了教育工作者为国家造就栋梁的时代重任。

一、深耕科学前沿,潜心致用于教

  李淼泉在教学过程中致力于推动前沿科学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引导研究生聚焦国际新金属材料学术前沿,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将学以致用融入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工程难题的过硬本领。他努力营造求真求实的教学氛围,与航天科技、航发集团、航空工业、有色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践创新教学平台,带领学生深入现场,以解决工程难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探索理论、投身科研的热情与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索。目前已有50多名毕业生投身于航发集团、航空工业、航天科技、首钢集团和上海电气等单位,其中20余名已成为行业技术专家、高级管理者。

  从教38年,他将深厚的教学经验凝练为系列精品教材。主编与副主编高等学校教材4部,其中《冲压成形理论及技术》荣获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模具CAD/CAM》荣获学校本科教材建设奖特等奖和首届陕西省优秀教育图书奖。这些教材是其教学思想的重要载体,为高质量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锚定国家需求,攻坚难变形金属精密锻造技术

  李淼泉长期从事轻金属加工研究,在国家重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大型飞机和“两机”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高层次人才特别支持计划等项目支持下,深入研究了外场对难变形金属及其构件成形过程的影响机理,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88篇,出版学术专著《钛合金精密锻造》《置氢钛合金高温变形》《难变形金属耦合变形理论》3本,在难变形金属近净成形技术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发展了难变形金属耦合变形理论。

  他秉持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突破了难变形金属材料精密锻造系列关键技术,应用在航空航天、舰船与海洋工程、先进交通和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实效,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2项,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工程研制了近100项高性能复杂金属构件。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部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2020年和2023年获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2024年获西北工业大学科研贡献奖。

三、培育复合型拔尖人才,锻造行业领军力量

  李淼泉自从教以来,始终践行“以德为先、强能笃行、勇于探索、协同共进”的多维育人理念,一以贯之,循循善诱,倾力指导博士研究生37人,硕士研究生80人,其中5人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多名毕业研究生在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中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带头人。

  他培养的研究生在国家重大项目攻关与航空航天关键技术突破中担当重任,成为航发集团、航空工业、中国电子、陕西有色集团等单位的技术骨干。他们善于在关键岗位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不仅是破解航空航天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的重要支撑,更是成为推动行业自主创新的关键角色。历经多年锤炼,毕业生中已涌现出一批行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10人次,获国家科技奖励4人、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4人次,任总师3人,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上一条:【在我们身边】李原:耕耘航空育桃李,潜心一线守初心

下一条:【在我们身边】成来飞:育人铸魂、科研破壁、产业强基,谱写中国复材发展三重奏

关闭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学校老图书馆412办公室

电话:029-88460219;88494328 邮编:710072

西北工业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工程院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西北工业大学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