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学校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2025年,学校选树了20名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周年及以上,坚守育人一线,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师德高尚、爱岗奉献,在推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学校2025年“立德树人奖”获奖教师——机电学院李原。

个人简介:李原,机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32年,一直奋战于教学科研一线。已培养毕业研究生96人,其中70余人奋斗在航空航天领域研制一线。指导的在读博士生获基金委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首届博士生青年托举计划等。牵头成立“航空宇航装配研究所”,申获两项省部级科研平台,培养国家级领军人才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6人,所带领团队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
李原始终以一名“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教32年来,一直将立德树人融入到课程教学、学生培养、团队建设等过程中。
一、传承薪火,航空报国育栋梁
李原每学期主讲1门飞行器制造工程本科生课程《优化理论与算法》,1门机械工程国际班课程《优化理论及应用》,1门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研究生专业课《机械工程中的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她将航空装备发展、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教育紧密结合,深刻阐释国防科技发展与国家安全、人民安居乐业的内在联系;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自身的科研项目为依托,将以容差分配、变形计算等为代表的实际工程问题带到课堂,通过分布式讨论、集中式分析、指导学生将课程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问题,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她主编面向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1部《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技术及应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本科毕业设计40余人,其中4人获校级及以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已培养毕业研究生96人,77人奋斗在航空航天领域研制一线,培养出了多位行业总师、副总师、单位技术骨干。

二、深耕一线,把论文写在蓝天
李原多次主动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根据学生特点与性格,一人一策,教育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和学业规划,将奋斗精神与科学研究、型号攻关等紧密结合。曾获西北工业大学优秀班集体1次,92%的同学继续攻读硕、博士学位,其主管班级中年级学分积前10中有8位本班同学,1人获陕西省优秀毕业生。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她以大型飞机、运载火箭等装备研制需求为牵引,聘请总师为企业导师,带领学生深入一线,将理论与工程实际融合,指导的学生获2013年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2024年西北工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的在读博士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首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等。

三、筑巢引凤,为青年架桥铺路
李原依托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重点学科,牵头成立了“航空宇航装配研究所”,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共有教师16人,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6人,主要学术骨干均为40岁左右的青年学者。分别与中航工业成飞、西飞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攻关科研难题、培育人才,在此基础上,牵头申报获批飞行器高性能装配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航空宇航高性能装配重点实验室、工信部航空高性能装配校企协同育人基地。
研究团队与密西根大学、西北大学(美)、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伍斯特理工大学、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年轻学术人才,与航空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单位共同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团队共承担国家级项目60余项,其中亿元级项目1项,研究成果在大型运输机、大型客机、运载火箭等装备中得到工程应用,带领团队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一等奖2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