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学校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2025年,学校选树了20名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周年及以上,坚守育人一线,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师德高尚、爱岗奉献,在推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学校2025年“立德树人奖”获奖教师——电子信息学院廉保旺。

个人简介:廉保旺,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39年。主讲本科生课程2门,研究生课程3门,负责陕西省一流课程建设1门,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长期从事北斗卫星导航、无线通信和航空搜救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60余项,先后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指导的学生团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竞赛中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100余项。
一、启智润心,深耕课堂主渠道,筑牢立德树人根基
廉保旺始终扎根教学一线,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他以学校“总师育人文化”为根本遵循,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培养学生“专业精、系统强、重实践、能担当”的总师雏形特质,用扎实行动助力“育国之栋梁、铸国之重器”的教育目标落地。
他主讲本科生课程2门,研究生课程3门,负责陕西省一流课程建设1门,严格遵循“两性一度”标准,持续优化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动态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机融入教学,确保课程内容的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他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德育功能,结合总师校友的奋斗故事、科学家精神等鲜活案例,自然渗透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国之大者”的胸怀与科技报国的志向,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他采用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向、翻转课堂等多种手段,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新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指导的学生团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10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显著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

二、顶天立地,攻关育人双促进,赋能立德树人使命
面向国家空天地海一体化导航重大战略需求,廉保旺及团队二十余年一直从事北斗卫星导航、无线通信和航空搜救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60余项。
研究工作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廉保旺及团队创建了空天地海跨域协同航空搜救技术体系,提出了广域突发信息瞬态组网通信技术,创新了多模信息弹性融合高精度定位模式,构建了“感知-搜索-定位-决策”全链路通导一体装备谱系,相关科研成果全面列装于我国二十余种装备平台,为提升我国在通信导航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做出突出贡献。先后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展现了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担当。

三、春风化雨,亦师亦友伴成长,厚植立德树人沃土
廉保旺始终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问题,不仅做学问之师,更做品行之师、人生之师。他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倾注爱心与智慧,以人格魅力滋养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启迪学生智慧,力争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担任研究生导师期间,他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业进展,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指导。定期与学生谈心谈话,及时疏导学业压力与思想困惑。积极为学生创造参与高水平学术会议、国际交流和企业实践的机会。他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正确择业观,将“育国之栋梁、铸国之重器”的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助力我校“总师型”人才培养。指导的毕业生中,超过80%选择投身国防军工领域主战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公诚勇毅”校训和“三实一新”校风。
除了在学术上严格要求外,他也在生活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困扰的学生,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积极联系资源,提供切实帮助,用真诚和温暖点亮学生心灯,赢得了学生的衷心爱戴和同行的高度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