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典型

【在我们身边】张晓斌:躬耕教坛四十载,赓续奋斗建新功

2025年11月13日 14:59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学校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2025年,学校选树了20名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周年及以上,坚守育人一线,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师德高尚、爱岗奉献,在推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学校2025年“立德树人奖”获奖教师——自动化学院张晓斌

个人简介:张晓斌,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39年。先后主讲本科生课程5门,主编本科生教材2部,参编1部,所指导研究生毕业后多数进入了航空、航天及兵器等军工领域及其他大型企业工作。在先进飞机供电系统领域引领技术发展,科研成果服务于各新型号飞机的研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在大型运输机和C919等项目研制过程作出较大贡献。主持和组织起草、编制航空航天领域国际标准3项、在编标准两项,其中含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主导编制的第一项国际标准。任航空学会机电分会副主任委员,连续三届任国家航空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躬耕教坛四十载,赓续历史建新功”,是张晓斌从教以来的职业坚守,他传承自“哈军工”的红色血脉,并始终贯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全过程,近40年的坚守,为国家国防工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同时也推动了学校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

一、坚守教书育人师者匠心

  自1986年留校从事教师工作以来,张晓斌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将三尺讲台作为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主阵地。他坚守教学第一线,深耕课程建设,先后主讲《电力系统》等本科生课程五门,并主编本科生教材两部《电气测试技术》和《飞机电力系统》,参编一部。

  “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绽放光芒。”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希望大家具备开阔的视野、先进的理念,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严谨细致、勤奋敬业的科研作风和爱国情怀。他引领学生参与重点工程研制项目,积累科研知识和工程锻炼,许多参研的学生表示:“能在学习阶段参加国家重点型号的研究工作感到非常幸运,充满自豪感。”

  迄今为止,他培养的硕、博士研究生已超百名,这些学生毕业后多数进入了航空、航天及兵器等行业院所及其他大型企业工作,工作表现出色,很多人已经成长为行业中坚力量,有的在大型重点国有企业科研一线,成为研发“国之重器”的技术核心;有的在国内知名高校任教,成长为国家级人才、颇具影响力的青年专家;有的在行业院所任职,成为重点型号主任设计师和管理骨干……学生们持续传承着西工大校风校训、秉持着团队优良传统及核心价值观,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服务“国之大者”的科研先锋

  躬耕专业发展,助力重大专项。张晓斌深耕航空电气工程专业领域30多年,在先进飞机供电系统领域引领技术发展,科研成果服务于国内多个飞机重大专项和重点型号工程,有力地推进了国内航空电气工程技术领域的技术进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十余项。

  服务国之重器,参研C919研发。他深知国产大飞机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大型客机研制工作,在C919项目论证及研制过程中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共签订十个研究合同,在C919研制中实力担当,贡献了来自西工大人的智慧与力量。他带领团队全体教师参研,投入研究生40余人,历时10余年,日夜奋战、潜心深耕,圆满完成了C919项目的研制任务。团队重点参加了C919供电体制论证工作、配电系统论证工作,承担了供电系统地面模型(铜鸟台)试验、综合测试系统研制及地面模型试验等5个项目。

  在C919大型客机电源系统试验启动会时,团队师生有幸受邀见证了这一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时刻,他们用集体的付出成功保障了C919项目研制工作的顺利完成,成功助力了国产大飞机C919“破茧成蝶”。因贡献突出,他还收到了中国商飞总部发来的感谢信。此次参研过程也强化了张晓斌团队在飞机电力系统与电推进技术方面的行业影响力,同时,他表示将带领团队持续瞄准飞行器供电系统中的“卡脖子”难题,践行服务“四个面向”的师者担当。

三、推动行业发展的践行者

  布局行业技术发展,破解“卡脖子”难题。张晓斌针对航空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布局开展先进飞机供电系统研究,从“九五”开始积极争取国防相关课题。在2007年突破了飞机电气负载自动管理和固态配电关键技术,并指导相关企业完成工程化。2008年,实现了飞机供电系统技术跨越。‌

  服务行业发展,积极投身行业标准化工作。“将科研先进技术成果固化成行业标准,推动行业技术”是张晓斌的科研主张之一。他作为飞机电推进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专注于电推进飞机能量管理、智能配电技术,真正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国之大者”的硬核支撑。他主持和组织起草、编制航空航天领域国际标准3项、在编2项,其中ISO12384标准是航空航天领域由我国主导编制的第一项国际标准。此外还主持编制、参编国家和国家军用标准多项,连续三届任国家航空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四、传承“哈军工”基因的领航者

     20世纪70年代初,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大部队西迁并入西工大,自动化学院有近80%的教师都来自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张晓斌师承蒋志扬、李颂伦教授,承载着“哈军工”精神的深厚底蕴

  他自觉传承弘扬“哈军工精神”,教育激励青年学生传承绝对忠诚的红色血脉,他推动学院建立哈军工文化建设工作专班,落成学院哈军工文化历史长廊,并联络院友捐赠哈军工屋脊吻兽“啸天虎”,成功举办哈军工文化历史长廊启动仪式暨“啸天虎”铜像捐赠揭幕仪式。自2024年底建成以来,在“啸天虎”和哈军工文化历史长廊开展师生入学教育、党员教育培养、思政实践教育等参观学习2000余人次,“啸天虎”已成为学院文化标识,切实推动师生建立起传承“哈军工精神”的行动自觉。



上一条:【在我们身边】翟正军:矢志空天报国,潜心立德树人

下一条:【在我们身边】廉保旺:秉烛引路育桃李,科技报国铸栋梁

关闭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学校老图书馆412办公室

电话:029-88460219;88494328 邮编:710072

西北工业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工程院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西北工业大学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