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典型

【在我们身边】翟正军:矢志空天报国,潜心立德树人

2025年11月13日 15:05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学校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2025年,学校选树了20名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周年及以上,坚守育人一线,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师德高尚、爱岗奉献,在推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学校2025年“立德树人奖”获奖教师——计算机学院翟正军

个人简介:翟正军,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测控与仿真技术研究所所长、系统测控仿真与信息存储技术学科方向带头人,从教37年。每年为本科、研究生授课超百学时,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88人,70%进入国防领域,20余名毕业生已成为单位带头人、行业总师、技术主管等。深耕航空电子系统设计与评估、自主可控高可靠高安全存储技术、视觉智能辅助导航等领域,主持国家级纵向课题百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亿元,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60余篇,获国家和省部级奖9项次,带领和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并获全国金奖(2024)等。

一、勇担强国使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翟正军长期从事预测与健康维护、分布式虚拟试验与测试、航空电子系统设计与评价、自主可控高可靠高安全固态存储技术、视觉辅助导航等相关研究,是国内知名的航空电子系统和存储领域专家。

  针对国内存储长期依赖国外进口控制器,他提出了混合生物信息加密的并行流水线结构,并开发了自主可控的高安全存储控制器,在不损失存储带宽的前提下实现了数百年才能破解的高安全存储信息加密,极大地保证了机载存储信息的安全。

  针对飞机在恶劣天气、卫星导航阻止、临时机场情况下的飞机安全起降等核心难题,他提出了机场跑道预选区域的全自动智能分割算法、基于视觉信息的飞机位置姿态解算方法、视觉与惯性等多源信息的融合导航算法,并在国内首次完成了飞机上的试飞验证,实现了大型飞机的视觉辅助全自动着陆导航,得到了C929宽体客机赵春玲总设计师的高度评价“突破国外在视觉导航领域的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针对我国新一代飞机机载高速总线缺少测试标准、测试手段等重大技术问题,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制定了国内首部FC总线的测试规范和测试标准,极大地保证了机载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填补了国内空白,成果鉴定结论为“有重大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国家级一等奖,为新一代飞机航空电子系统综合化提供了直接技术支持”。

二、坚守育人初心,培养高端创新人才

  翟正军坚持“科研是源,教学是流”的思想,推进科教融合。作为“系统与控制”课程团队负责人,他每年为本科、研究生授课近百学时,37年来从未间断。他强调理论与国防应用有机结合,将科研经验和最新科研技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把科研中的技术问题交给学生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用其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科研问题,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并激发其学习兴趣。针对本科、硕士和博士不同阶段的培养特点和要求,他精心设计课堂讲授知识点、课程设计和论文题目,以期达到各阶段的培养目标。他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科研命题”转化为“教学命题”“育人命题”,着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引导本科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早进科研团队,数十名本科生被课程吸引,进而参与团队科研项目,之后成为团队技术骨干。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促进。他从无到有组建《信号与系统》《系统仿真》和《计算机控制》教学实验室,自筹资金近百万元购买数十台套专业试验设备,包括AI实验平台、虚拟试验系统、FPGA开发平台、航空电子系统总线开发平台等,培养学生以知识为依托、以技能为基础,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验验证,更好地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弘扬总师育人文化,推动课程思政入脑入心。教学中,他结合飞机研制任务中科研人员自立自强、勇攀高峰的事迹激励学生争做智能计算系统的“总师型”人才。通过自己科研经历中艰苦攻关过程,培养学生面对未来挑战坚韧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涵育时代新人,传承报国奋斗精神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翟正军秉持“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为了学生学业进度,躺在病床上指导学生;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课程,多次深夜从出差地赶回西安;为了科研攻关,连续一周吃住在实验室……用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行动自觉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努力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

  价值引领,科研育人。他依托所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将“服务国家、献身国防”的坚定信念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通过言传身教和科研实践,将“国之所需,我之所向”的计算报国文化深深烙印在学生心中,真干事、干大事、干成事,教育、引导学生在工程实践中把服务国家需求作为最高追求,论文选题紧扣国防重大问题、科研训练紧跟国防重大项目、实习实践紧接国防主机院所,实现3个100%:100%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100%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来源于国防领域,100%学生赴国防科研单位开展实习实践和科研工作。他同时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时刻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业、生活、就业等方方面面,了解学生的科研进展和思想状态,疏导心理压力,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探讨规划职业发展,并推荐优秀学生到国防单位就业。

  向“新”求“质”,竞赛育人。工作中,他着重培育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本领,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动力。在团队内开展科创竞赛动员部署,通过校企联动培育,将竞赛项目研发思路与解决企业痛点、行业难点相结合,带领和指导学生以“GPS拒止条件下飞机着陆导航技术”参赛并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年)全国金奖。浓厚的科创实践氛围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专业技能,也取得了良好育人成效。



上一条:【在我们身边】孙浩:坚持与传承——从乡村教师到国家名师

下一条:【在我们身边】张晓斌:躬耕教坛四十载,赓续奋斗建新功

关闭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学校老图书馆412办公室

电话:029-88460219;88494328 邮编:710072

西北工业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工程院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西北工业大学人力资源部